中国五金机电产品生产基地

公 告更多>>

首页 > 中国五金机电产品生产基地 > 企业风采

十年裂变 从商业奇葩到商贸航母

来源:
作者:
日期: 2013-06-26
【字号

——信和集团发展壮大之探秘

2002年,信和集团的掌门人郝振杰,以超前的思维,过人的胆识,无人问津的价格,从政府改制办收购了一座闲置多年的烂尾楼,然后引进全新的业态,先进的理念,现代企业管理模式,开始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。短短十年,发展成为一个集商业、餐饮、宾馆、房地产、小区物业、小额贷款、幼儿教育于一体的商贸航母,员工队伍从几百人发展到6000多人,资产规模从不足千万发展到现在的十亿元,纳税额从2010年起超2000万,连续三年成为全县第一纳税大户,去年达到2600万,预计今年包括威县店、东光店纳税将超过3000万。十年巨变,不断跨越,奥秘何在?

一、科学决策是跨越发展之关键

站位高远,洞察趋势,果断决策,善抓机遇,而且能够勇立潮头,无一失误,并不是每个决策者都能够做到的。十年前,南皮商业死气沉沉,一片萧条,国有商业要么改为私有,要么彻底破产,个体商户不成气候,恶性竞争,急需一个新兴业态、全新模式、现代管理、颇具规模的商业龙头。信和集团的创业者正是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,成为全县第一个吃“螃蟹”的人,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巨大的“信和冲击波”。不过几年,信和的决策者又抓住南皮商业继续换挡升级、餐饮住宿业急需龙头带动的有利时机,投资8000万,建成了集购物、餐饮、住宿、洗浴于一体的信和广场,拉动全县商业、餐饮服务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吸引全县及周边县、市顾客纷纷前来购物和消费。2011年以来,信和人又抓住国家拉动内需、刺激消费和城乡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,瞄准县城这一大商业不愿涉足、小商业不易做大的城乡结合部,走出南皮,迅速扩张,在威县县城投资2.2个亿,建成集购物、餐饮、住宿于一体的信和广场,而且实现了当年建设、当年营业、当年见效的“信和速度”。在宁晋县城投资3个亿,正在建设一座多功能的城市广场,年底前即可营业。投资2.5个亿,在东光收购了华联购物广场,4月底,东光信和商厦正式营业。与此同时,信和人紧紧抓住农民逐步向城镇集中、国家有序推进城镇化的契机,第一个以房地产开发方式建成了南皮“信和家园”小区,之后又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多块国有土地,陆续建成六个商品住宅小区,既为旧城改造作出了突出贡献,又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,同时企业本身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。

一次机遇,一次扩张,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短短十年,企业裂变,郝振杰就像一个篮球场上的投篮高手,每投必中,原因何在?

源于他对市场经济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与学习。管理着这样一个企业集团,处理着手头万绪的事务,协调着企业内部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,不能不说是一个 “忙人“。尽管如此,郝振杰每天下午仍挤出2-3个小时的时间学习,而且是雷打不动,天天如此,持之以恒。他不但学习经济、管理、金融、商贸等与企业相关的知识,而且对国内外政治、国家政策以及国际形势也有深刻的认识与关注,对辩证法、运筹学、投资学、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较深的涉猎与探讨。有人说:“企业家必须同时是政治家和战略家,不懂经济干不成企业,不懂政治办不好企业,不懂战略做不强企业,不善学习管不好企业。”这就进一步印证了学习和知识对做大做强企业是何等的重要。

源于他对市场情况的缜密调研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。不管是商贸企业还是房地产行业,不管是餐饮、住宿业还是金融业都有其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,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路径和规律。不顾环境,不看条件,不讲规律,孤注一掷,盲目扩张,大多以失败而告终。而信和集团的每一笔投资,每一次扩张,都不是决策者的一时头脑发热,都不是拍脑门的一时冲动,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市场调研,把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的细致入微,把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梳理的清清楚楚,把发展规律与自身发展规划结合的恰到好处,从而,确保了“投篮”的“命中率”。

源于他拥有一支高素质,高智商的智囊团队。郝振杰的聪明之处并不在于他自身多么聪明,而在于他拥有一支高素质、高智商的智囊团队。郝振杰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自身多么高明,而在于他做人非常低调,待人非常谦虚,处事慎之又慎,永不满足地向书本学,一丝不苟地在实践中学,诚心诚意的向能人学。每一个大的决策,每一笔大的投资,每一次大的扩张,他都要请他的智囊团队进行反复论证,都要向业内专家请教“高见”,都是在反复比较、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而最终决策实施的,从而,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,投资的精准度。

二、诚信精神是永续发展之灵魂

郝老板说:“‘老实做人,扎实做事,诚实守信’是我们家的传统,从小父母就反复教诲。”他悟到:经商不能不讲诚信。诚信就像是水,虽不稀有,但任何生命离开它都无法生存,商家也不例外。所以,在企业冠名之时,考虑再三,就取“信和”二字。“信”乃诚实守信,“和”乃和谐办企,并为建设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。他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把诚信理念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。郝振杰不仅是一个将诚信进行到底的人,他更努力使诚信成为信和员工的一种品质和习惯。员工自加入信和队伍的第一天起,首先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强度集中培训。培训的内容不是教员工如何赚钱,而是教育他们如何诚实做人、诚信经营、诚心服务,把诚信理念、诚信规范、诚信考核、诚信奖惩,贯穿于员工培训及日常管理的全过程。从而,营造了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。他要求主管培训员工这样的理念:“我们不是卖什么的,而是帮顾客买什么的。”十多年来,他不断重申和坚持这句话,现在“视客为友”已经成了信和人自觉的行动。冬季的一天,一名顾客到水果组问导购员“西瓜甜吗?”员工答“不太甜,冬天的西瓜始终不如夏天的甜。因为大棚种植的与夏季自然环境生长中的有差别,不过也挺可口的。”听了员工的话,周围顾客都惊呆了,有的笑着说:“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呢,哪有说自己家的西瓜不甜的,真傻!”但该顾客被感动了“信和的信誉就是好!甜就是甜,不甜就是不甜,不像大街上摆摊的,不甜也说甜。你给我来两个吧。”类似事例,不胜枚举。正是靠这种诚信的魅力,吸引着滚滚客流,纷至踏来。

把诚信经营作为严格遵守的刚性规则。他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的人。在一些人认为有利可图的事情上,他绝不去干,也绝不允许员工去干,而一些商家认为“傻”的事情,他却坚持在做。无论是创业之初,还是今天,在一些人靠投机和欺诈就能赚钱的情况下,他选择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既难走又遥远的路——靠信誉求发展:信和不搞买赠、返券、积分等促销活动;导购员的任务不仅仅是卖货,而是根据顾客需要,推荐给顾客适合的商品或为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。为确保这一点,他甚至规定,导购员的报酬不与销售额挂钩,各级主管的报酬不与企业利润挂钩;他坚持所有的商品均实行保退、保换、保修的服务,甚至连顾客扯下来的布、已经截了边的衣服也给退换。他的理由是:“顾客退回来的商品,要是我们不给退换,留在顾客家里,轻则影响顾客的心情,重则引发矛盾,这是对顾客无形的伤害。而放在商厦里,碰到合适的顾客还能卖出去……”;与供应商交往,他的理念是从来不搞代销,不拖欠供应商货款,不向供应商转嫁风险,更不准业务人员接受供应商的回扣、“赠品”,他说:“如果心存投机,靠耍手段,损害供应商利益,就会成为供应商的‘鸡肋’客户。当有好货、新货、紧俏货的时候,人家就不会想到你。只有切实维护供应商的利益,互惠互利,才能合作长久。”

把诚信品牌视为企业的生命加以精心呵护。从2002年11月30日试营业,很长一段时间,公司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的利润。尤其是刚开业不久,就遭遇了非典的特殊时期,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,7000多平的大商场每天几百元的收入。有人建议郝老板放假停业,因为可以少开几百名员工的工资,他坚定地予以回绝。他在全员经理会上对全体主管,这样说:“信和的几百名员工,代表几百个家庭。即使企业面临再大的困难,也要对员工负责,这也是企业讲诚信的体现。有人说信和赔了,我认为我们没有赔。我们赚取的是长久而宝贵的无形资产——一块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‘信和’招牌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十年来,仅退换商品一项,信和就损失金额达百万,报销顾客往返车费达8000多元。因此,来过信和购物的顾客常常这样说:“他们卖的是质量而不只是商品,卖的是实惠而不是虚假,靠的是诚信而不是欺骗,吸引顾客的是周到热情的服务及和谐温馨的购物环境。”也许,这正是信和赢得越来越多忠实顾客群的秘诀所在。

三、坚强管理团队是持续发展之支柱

俗话说,手大捂不过天,力大拖不起云。郝老板深谙此理,深知管理一个几千人的商贸企业,仅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靠打造一支精明强干的管理队伍来支撑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张。因此,从企业创办之初,他就立志把信和创办成一个学习型企业,打造成一个培养人、锻炼人、出息人的人才摇篮。

1、请名师,聘人才。在很多经营者疲于奔波,做得非常辛苦的时候,郝振杰却将一切做的轻松自如,游刃有余。每当商界同仁探讨企业成功的秘诀,问计于他时,他总是说:“要想做好企业,首先要选用合适的人。”确实如此。不精通业务,他就广纳贤才,充分放权;各项具体工作,都有最合适的人担当;公司的运营,不维系在他的一个人、一支笔上,而完全按照制定好的规章制度进行。他就像一个“牧师”,以无为而治的智慧,轻松治理着这座信誉大厦;用“夫唯不争,故无尤”的思维,让员工的前途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。

 2、编教程,建学校。在抓好应急培训的同时,他们又结合工作实践和实际经验的总结,系统编印了《员工手册》、《导购员培训手册》、《柜组财务》、《柜组主任教程》、《楼层经理教程》、《后勤科室必读》、《师傅工作手册》、《视客为友手册》、《商品知识手册》、《现场管理手册》等20多套教科书,做到每个岗位都有教材,每个员工人手一册。与此同时,建起了容纳1000多人的大教室和多个容纳百人的小教室,建起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学校。

3、经常抓,抓长久。有了教学骨干、各类教程和大、小教室之后,他们便把经常性、规范化的学习与培训放在了首位。不管春夏秋冬,不论业务多忙,坚持做到每月全员四堂课,每周经验全体一交流,每天柜组情况一讲评,使业务骨干在培训学习中不断提高,在经验交流中增长才干。同时,他们在物色人才、选好苗子的基础上,专门开办了后备主任、后备经理培训班,给他们办小班、开小课、吃“偏饭”,并在工作中特意压担子、教方法、促成才,并且严格规定,每个部门和商场经理、每个楼层经理、每个柜组主任、每个业务骨干,每年必须培养出1-2名接班人,并以此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主要内容加以奖惩,从而极大调动了员工渴望成才、干部主动培养人才的积极性,形成了重用一批、接续一批、后备一批的良性循环。

信和商厦崇尚在人才培养上,打造“不依靠个别‘能人 ’,而是拥有能够源源不断地造就具有团队精神人才的组织、制度和文化”的核心能力。不依靠“能人”,就是不能把企业的命运维系在某一个人的身上,企业依靠的是组织、制度和文化。现在信和企业已经将企业创始人的个人魅力转化成了组织、制度和文化的能力,这也是郝振杰董事长过来一直的追求。

正是拥有这样的一套选拔人才、培养人才、重用人才的良好机制,从而保障了信和迅速扩张而对大批人才的紧急需求。从老信和扩展到新信和,从南皮信和扩展到威县信和,再到东光信和的陆续开业,几百名管理人员一批一批的输送到新的领导岗位,尤其是2010年,信和商厦的总经理的突然辞职,并带走了40多名业务骨干,信和集团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反而把分店开到了威县、东光等县市。这进一步彰显了信和集团打造学习型企业,选人育人储备人才的战略眼光和抗风险优势。这种不可多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得不令人深思,理应从中得到启发、获得教益。

四、品德高尚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健康发展之基础

现在,老板们都说招工难、留人难。可信和集团一次次扩张,一个个分店开业,却从未遭遇过招工难,甚至不少人托关系找门路“求”着进信和。而且,来后安心,视企如家,品行俱变,判若两人。根本原因是他们真正坚持了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,把以品德教育为主线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培育放在了首位,抓在了手上,落在了实处。

1、通过全面系统的正面教育,树立高尚品德和情操。进入信和后的入职培训不是业务培训、商品销售,而是如何做人、如何成才。三个月时间,集中灌输,点滴教化,实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剖析,树立员工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一个个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,一个个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,一个个走向自我毁灭的惨痛教训,都成为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动教材。通过教育不少家长反映,“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,又懂事、又上进,信和真是一个大学校”。实施持之以恒的感恩教育,激发员工的社会责任感。懂得感恩,懂得尽责,是改变当代青年生活态度的一把钥匙。信和人紧紧抓住这一点,从感恩父母、尽孝尽责教化入手,教育员工感恩亲人、感恩社会、感恩领导、感恩同事,激发了员工回报亲人、回报社会的强烈责任意识。十年间,仅员工拾金不昧归还顾客的钱物,就达几十万元。

 2、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,营造“职工之家”的浓厚氛围。为把企业打造成一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,信和集团实施了带薪休假等多种福利制度:员工每月享受4天带薪休假;带薪年休假;法定假日增发当日工资;婚假带薪休假7天,晚婚增至10天;产假带薪休90天,多胎生育,多一胎多休15天;加班增发加班费,主要节日发放慰问品;每年组织经理、主任、优秀员工分批旅游;为大龄青年举办联姻活动;一个员工的孩子年前患上白血病,公司组织募捐,不到一个礼拜,5万多元善款送到了职工手上;公司每年拿出5万设立教育基金,每年奖励20名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等等。无微不至的深切关爱,慷慨无私的社会担当,使员工更加懂得了爱。因为有了爱,才使员工有了家的感觉,进而激发了员工对企业的爱,对顾客的爱。

3、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,塑造员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。除了实施系统的人生观教育和性格矫正外,他们实行了严格的思想工作承包制,规定各级领导必须随时掌握下属的思想情况,通过激励式、启发式、安慰式、开导式等多种谈心活动,对员工的思想情况、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,使很多思想问题化解在了萌芽状态。同时,他们通过健全的党团组织载体,开办了“职工业校”、“员工晨夕会”、“员工拜师仪式”、“青年联欢会”、“员工读书会”、“先进事迹报告会”、“心得交流会”等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,组织员工每天唱一遍《信和之歌》,每月读一期《信和家园》内刊。通过形式活泼的多种活动,使广大员工的心态和情操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升华和净化,进而凝聚起了万众一心的正能量。2007年9月,新信和商厦落成,在整体搬迁中,价值4000多万元的商品,连同货架、柜台从老商厦的1—4楼搬运到新商厦的1—4楼,并摆放整齐,毫发无损。如此浩大的工程量,就是靠全体员工36小时的人搬肩扛一气呵成的,那感人的场面,动人的事迹,令人肃然起敬。2012年8月,威县商厦从进货到营业用了不到两天时间,员工们披星戴月、夜以继日,一组组货架,一包包货物,人抬肩扛,分文无失。八月酷暑,汗流浃背,有的员工中暑了,有的员工受伤了,可是没有一人叫苦叫累,感动得不少员工家属自发的加入到搬运大军中,由此,在威县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,纷纷赞誉这种罕见的“信和精神”。

4、通过搭建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,调动员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积极性。在信和集团,不看“关系”看能力,不看“来头”看业绩,不看表面看品德,不看资历看贡献,这是一条铁的定律。只要员工具备上述条件都有晋升提拔的机会。不论高低管理岗位,不论大小领导职位,只要有空位,一律面向员工,进行公平竞聘,切实做到了机会平等,公平公正。目前,在各子公司及四个商厦几百名管理人员中,90%以上都是从企业内部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任命的。从而,使每个员工都看到了希望,确立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,激发了强大的内生动力。

五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健康发展之保证 当前,很多私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。老板总是放心不下,财务人事自己管,其他重要岗位亲属管,甚至有的大事小事都要自己管。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。什么都管,往往什么都管不好。重要事务让亲属管,时间长了思路不一,产生矛盾,甚至争权争利,分道扬镳。这样的教训历历在目,数不胜数。而郝振杰却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,顺大“势”而心志高远。

“管企业要让亲人走开。”郝振杰上有四个哥哥、三个姐姐,仅侄子侄女、外甥外甥女等直系亲属就有几十个人,郝氏家族近门近亲也不下几百人。这些“管着”郝老板的人,哪一个不想在企业内谋个“一官半职”?结果都让他一一拒绝了,全都安排到了“不主事、不管人”的服务性岗位,从事“干活挣钱”的简单劳动。就连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、女婿,也都分别安排到不同柜组,同其他新员工一样,当最普通的导购员,从零开始,点滴学起。尽管落个“六亲不认”,但他始终坚守这一原则,做到寸步不让。

“管企业要用合适的人。”信和的用人原则,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。只要是大专以上学历,薪酬就要高出一大截,而且一进公司就列为骨干苗子,给予重点培养。目前,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,本科及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已占到68%,他们都是在郝振杰搭建的人才选拔机制下脱颖而出,才30出头的年纪,就坐到了公司高层领导的位置上。

“管企业要让制度管人,制度管事。”

经过十多年的探索,信和商厦已经总结出一套先进、科学的规章制度,从经营到管理,从进货到导购,每个环节都有细致的流程和解决办法。就连打扫卫生怎么打扫、擦柜台用什么布、擦几次这样的小问题也要“较真”,任何人也没有权力打折扣。信和商厦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常用语:“制度大于总经理”,意思是即使是董事长、总经理本人,也要按照公司的规定来。他们认为:“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别人”,从上到下对制度的“尊重”,让制度的执行顺理成章,效果斐然。更为可贵的是,各个商场、各个子公司都设有督察处,每个环节都设有监督员,实施全过程、全流程的全面监督与考核。而郝老板平时只对各商场、各子公司督察处一把手实施直接领导和协调,从不下管一级,从不越位指挥,把人财物的生杀大权放给了各单位的一把手,把责权利相统一的担子压给了责任人,把监督考核奖惩的一票否决权交给督察处,而郝振杰却可以腾出充足时间学习新知识,谋划大战略,以图大发展。难怪威县分店总经理郭杰埋怨董事长“怎么这么放心?一个月不打几个电话!”

如今,信和集团正以裂变的态势向外良性发展繁殖:在走出南皮,实现威县的扩张后,又辐射到东光和邢台宁晋。纵观信和集团所到之处,虽不张扬、不炫目,如水般自然流畅,但其影响却巨大而深远,足以改变一个地方的商业文化氛围,开创一段商旅传奇。比大地宽广的是蓝天,比蓝天宽广的是人的胸怀,相信信和集团在郝振杰董事长的带领下,一定会渐行渐远,成就他们自己所追求的“百年梦想”!

南皮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 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 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模具中心协办

您是本站第126998位来访者